初冬时节,走进东乡县东塬乡毛沟村,目力所及,一座座精致的农家院坐落在锁折二级公路两旁,别有一番景致。
早上10点多,农家院便热闹起来了,一拨一拨的消费者在农家小屋里开始品尝肥美的羊肉,喝热腾腾的三炮台盖碗茶……冬日的寒气瞬间被驱散。而这里还有一个“常客”——徘徊在老板和消费者之间寒暄,叮嘱老板要把好食材和卫生安全关,询问消费者用完餐后的满意度,他就是州人大代表、东乡县东塬乡毛沟村党支部书记马如彪。
作为土生土长的毛沟村村民,马如彪时刻不忘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的初心,在带领群众一心一意促发展、全力以赴建设美好家园的同时,充分发挥好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能作用,努力把一件件事关民生冷暖的关键小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10年前,在政府扶持下,马如彪的父亲带头建起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毛沟富东农家乐,规模很小,仅有5间平房。当时折红路也未修建,一周只能卖两只羊。但马如彪的父亲认准一个理:东乡羊肉品质好、味美不腻,好吃不怕巷子深!
近年来,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毛沟村的美食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游客,群众开办农家院的数量也陆续多了起来。小小村落迅速掌握“流量密码”,大步迈开了乡村振兴的步伐。据马如彪介绍,该村有群众295户、其中常住户165户,从事餐饮行业的有78户、在本村开办农家乐的就有19家。截至2022年底,19家农家乐年产值达2500万元,毛沟村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的5000元涨到2022年的8483元,高出了全乡人均收入水平,乃至全县。
看着每天络绎不绝的游客驱车十几公里前来品尝当地美食,马如彪萌发了将毛沟村打造为“东乡美食第一村”的念头。在该村“两委”的不懈努力下,采取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奖补扶持政策、鼓励群众返乡创业等有效举措,“美食第一村”初具规模。
怎样让“美食第一村”更“出圈”?马如彪积极动员群众通过社交软件拉近消费者与农家乐的距离,让客人更直接更深入地了解农家乐。而他自己变身网络主播,推介家乡的农家乐:“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毛沟村党支部书记马如彪,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新时代农家乐老板,美食做得非常好,分店已经开了好几个,欢迎广大网友前来品尝……”
毛沟村靠美食产业“出圈”,不仅鼓起了群众“腰包”,也在所属乡镇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东塬乡看准时机,实施农家乐产业集群建设项目,旨在通过特色化、精品化、规模化发展,带动当地美食产业迈上新台阶。“东塬乡农家乐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52亩,预计投资1.92亿元,目前一期完工13家,二期正在建设当中。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周边群众500余人就近就业,人均务工年收入5万元左右。”东塬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马文艺说。
马如彪深知美食产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前景的产业,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为此,他积极走访群众,在州人代会上提出多条有关推动“东乡美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如“通过美食奖补政策,推动东乡美食高质量发展”“实施毛沟流域污水管网的收集项目”等,得到相关部门重视,有效推动东乡县美食产业发展。
毛沟村有8个社,其中八社位于偏远山区,群众出行、上学、就医极不方便。从去年开始,东乡县将村内淘汰的砖厂作为集中安置点,动员八社群众集中搬迁。但群众受穷家不舍、故土难离等传统观念影响,不愿搬迁,马如彪和同事遇到重重困难。“一开始,群众不愿意搬迁,但通过我们乡村干部的努力,现在搬迁了40户、228人,剩余的13户搬迁到河滩镇安置点和县外,彻底完成整社搬迁任务。”马如彪说。
饮水思源不忘本,致富不忘家乡人。多年来,马如彪积极发挥自身人脉广优势,主动邀请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持续关注家乡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赢得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好评。谈及这些年的心路历程,马如彪表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有敢想、敢干,会想、会干,能干事、能成事的精神,给自己换脑,让脑筋活起来、动起来、转起来、用起来,切切实实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