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人民政府:
州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州人民政府关于州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全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情况报告、全州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情况的报告、《临夏回族自治州供热用热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并根据《临夏州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办法》相关规定,对以上报告进行了票决,票决结果为满意报告。经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提出了以下审议意见,请认真研究办理,并在今年下半年召开的州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报告办理情况。
一、全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方面
(一)坚定发展方向,深耕牛羊产业核心优势。一是持续锚定牛羊千亿级产业和中国牛羊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把牛羊产业打造成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支柱产业。二是从养殖模式优化、基础设施改造、产业规模扩张等多个维度发力,建立规模化、现代化、良种化的养殖基地,推动牛羊养殖扩繁增量、提质增效。三是深度开发牦牛心脏瓣膜、血红素、明胶、羊毛脂、SOD、酪蛋白、液态奶、骨艺等新业态,最大限度挖掘牛羊产业价值。
(二)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园智能升级。一是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优质种质自主培育和高效扩繁能力。二是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农业企业入驻产业园,设立试验站、研发中心、示范基地等,锻炼培养实用性高技能人才。三是学习借鉴“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高价值发明专利优先参评推荐”等政策,确保高技能人才“能引进、留得住、用得上”。四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产业园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的数智化水平。
(三)推进全产业链发展,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一是筑牢产业链前端根基,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的特色农产品,推广标准化种植与智慧农业技术,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品质与产量。二是强化产业链后端加工增值,开发推广高附加值的预制菜、功能性食品、生物制品等多元化产品,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精细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三是完善产地物流基建,科学规划建设区域性特色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配套保鲜、分拣、配送、加工、处理以及冷链仓储设施和物流配送中心。四是积极推进产业园与农村社区、田园乡村、旅游景区联动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农事体验、健康养生等新产业,不断拓展农业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
(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多方共同富裕。一是完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将小农经营与大市场有效连接、协同联动,形成稳定合理的联农带农机制。二是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订单种养、保底收购、利润返还等方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三是加强技术专家、科技特派员等对种养户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种养水平和经营能力。四是加大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户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
(五)加强品牌化标准化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一是集中力量积极打造“临夏肉牛、东乡手抓、临夏花椒”等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品牌覆盖全州、各县发挥强项、功能布局合理”的大产业、大品牌建设体系。二是通过举办美食文化节、乡村旅游节,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贸易洽谈会、网络直播等活动,提高品牌的影响力。三是抓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清真食品庞大需求的良机,打造中西亚中南亚中东欧民族食品生产供应基地,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等方式开拓国外市场。四是学习推广“区块链+蔬菜”信息平台模式,打通监管端、企业端和用户端的互通应用,抓好我州清真牛羊肉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开展养殖、加工、销售全数据上链,解决农产品溯源、质量安全、销售和保险等问题。
(六)坚持绿色安全发展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一是在生产环节。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坚持整区域推动粮改饲工作;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高效利用尾菜等生产废弃物;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生态化养殖方法。二是在质量监管环节。园区管理部门应联合相关检测机构,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抽检,公开检测结果,严格把控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确保农产品符合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三是在疫病防治环节。健全完善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加强从业人员全覆盖培训,充实专门的人员和装备,落实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在种牛羊场和核心育种场,定期开展检疫、菌病净化工作,有效从源头上切断布病、口蹄疫等病原传播途径。
二、全州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方面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全州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把宣传普及宪法、民法典等法律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紧密结合起来,一起宣传、一起推进。积极开展以案释法和教育警示,切实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将法治教育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监护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重点加强对监护人、相关工作人员和重点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法律的知晓率,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强化打击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合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各级各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切实落实任务,加强协作配合,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建立健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通报、联合执法、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建立家校社多方联动机制,加强家庭和学校、乡镇(街道办)、村(社区)联系,强化村(社区)网格员的职责,及时了解掌握未成年人家庭情况。督促学校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园欺凌、打架斗殴等事件的排查和处理。
(三)进一步注重家庭监管,积极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各级相关部门认真开展各种活动,让监护人关注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发挥家庭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大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的帮扶力度,通过定期走访等措施,及时了解家庭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积极开展教师家访,密切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联系。
(四)进一步提升矫治成效和帮扶水平,筑牢未成年人安全保护防线。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机制,开展针对性地矫治教育。加强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及时跟踪回访,防止矫正对象再次犯罪。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矫治教育未成年人的安置帮教工作,落实安置帮教政策,帮助其解决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加强对从事专门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充实工作力量。研究谋划加快推动专门教育学校的建设工作,帮助罪错未成年人早日回归社会、重塑人生。
三、《临夏回族自治州供热用热条例》贯彻落实方面
(一)全力推动《条例》深入实施。一是州县(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各方责任,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二是州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尽早制定《条例》配套实施办法,严格落实“供热期限延长15天、费用由政府承担”“过热费由30%下降至20%”“居民用户室温不低于18℃”等规定。三是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宣传活动,确保《条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四是州县(市)人大常委会要紧紧围绕《条例》贯彻实施,聚焦供热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开展执法检查、调研视察等活动,强化跟踪问效,推动问题解决,保障《条例》全面有效执行。
(二)加强全州供热工程规划建设。一是州政府相关部门应深入研究,尽快编制供热专项规划,县(市)同步制定供热工程建设计划,并抓好组织实施。二是在供热负荷集中或增长较快的区域合理增设热源点、建设备用热源,实现热源的科学、合理、均衡分布。三是各县(市)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容或调整,对热源容量进行系统评估,加大老旧管网、无暖楼和平房区的供暖改造。
(三)切实保障供热能源供应。一是积极推动临夏州天然气长输管线复线项目建设进度。主动与天然气管网上游公司沟通协调,努力提高甘西南支线输气能力,增大天然气站下载量,满足群众用气需求。二是各县(市)进一步健全煤炭市场供应和配送体系,保障供暖季的煤炭稳定供应。
(四)加强供热用热监督管理。一是全面提高供热应急保障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配齐应急队伍和应急设备,确保在出现管道损坏、设备故障、极端天气等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响应、妥善处置。二是加大对供热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惩戒机制,加大欠费收缴的力度。三是相关部门与供热服务企业要加强协调联动,主动公开相关信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快速回应群众诉求,及时解决实际问题,确保供热工作顺利开展。
(五)加强执法检查与宣传教育。相关部门应与供热服务企业建立协同联动机制,严格贯彻落实《条例》,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同时,充分运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平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强化供热行业规范管理,推动形成守法经营、优质服务的行业氛围。
临夏州人大常委会
2025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