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在州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州人大常委会民族工委主任 马峰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10月23-26日,由常委会副主任马锦峰同志带领的调研组,采取实地查看、翻阅资料、入户走访贫困户、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我州的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广河县阿力麻土,和政县梁家寺,临夏县安家坡、井沟等4个民族乡以脱贫攻坚为重点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个自治县和四个民族乡总体工作情况
两个自治县和四个民族乡,是全州精准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是硬骨头、硬任务。近两年来,两个自治县和各民族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按照州委“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的工作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合资金资源、聚集攻坚力量,以“绣花”功夫精准推动《临夏州精准脱贫实施方案》和“一户一策”等各项举措的落实,以精准脱贫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自治县和民族乡的经济稳步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扶持和社会帮扶成果显现,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有序推进,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截至2017年底,东乡县剩余贫困人口7.4万人,贫困发生率25.23%,积石山县剩余贫困人口3.2万人,贫困发生率13.14%;和政县梁家寺乡剩余贫困人口3125人,贫困发生率21.6%;临夏县井沟乡剩余贫困人口3196人,贫困发生率16.1%;广河县阿力麻土乡剩余贫困人口1987人,贫困发生率12.4%;安家坡乡剩余贫困人口401人,贫困发生率3.14%。
二、东乡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东乡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最大政治任务,抱定“困难再大也要克服,任务再重也要完成”的决心,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抓实落细“五个一批”、“一户一策”等各项重点任务,努力消除7·18特大暴洪灾害影响,全力促进脱贫攻坚为重点的各项任务的完成。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强化攻坚保障,全力推动各项攻坚任务落实。认真编制完成《东乡县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2018-2020)》,完善了2.7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突出党建保障,紧盯提升基层战斗力这一重点,着力夯实基层工作基础,积极引导村级组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突出力量保障,统筹考虑全县乡村贫困状况、脱贫任务大小和难易程度,按照最强的领导力量、最优的帮扶资源向深度贫困乡村倾斜的原则,充分整合省州县帮扶力量,严格落实驻村帮扶制度,各驻村工作队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任务落实在村,保证了帮扶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是坚持多措并举,夯实脱贫基础,把“五个一批”作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抓手。围绕发展生产,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制定《东乡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将全县划分为6大特色农牧业区域,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扶持、品种改良等措施,创新实施了“155”产业扶持增收工程和“东乡美食餐饮走出去”工程,进一步夯实了群众增收基础。围绕易地搬迁,引导群众出沟进城挪穷窝、弃山进川奔小康,采取集中安置为主、插花安置为辅的方式,实施易地搬迁5390户、2.8万多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同时,在集中安置点周围布局产业扶贫项目,着力解决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确保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围绕劳务输转,整合县内外培训资源,采取以奖代补和带薪培训的方式,开展订单式培训,进行定向输转,2018年完成各类技能培训2253人,输转劳务6.8万人,实现劳务创收9.6亿元。围绕生态补偿,积极发展以黑红枸杞、啤特果、核桃、花椒、杏子等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优化生态环境,增加群众收入,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是狠抓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产业扶贫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破解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化程度低、村级合作组织培育弱等产业困境,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组建了东乡县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养殖、种植、林果、劳务、餐饮等重点产业,实行了“一个产业、一名常委、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产业包抓责任制,全力确保产业扶贫工作顺利推进。在省州的积极协调帮助下,鑫源公司、前进牧业、碧桂园集团、燎原乳业等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相继入驻东乡。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引导群众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群众增收的渠道更加多样。按照因势利导、因村制宜的原则,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和深度贫困村,扶持兴建“扶贫车间”,带动发展了八宝茶包装、油炸食品制作、服装布鞋加工、手工编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县已建成运营拱北湾村、布楞沟村、罗家村等“扶贫车间”5处,帮助就业200多人,正在建设扶贫车间20处,可吸纳1000余名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在县城、河滩、唐汪、达板等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举办唐汪杏花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催生农家乐30家,接待游客22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9900万元。
四是狠抓基础改善,补齐短板弱项,着力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围绕吃水困难,统筹整合各类资金,针对末端供水不稳定、群众吃水保障难的问题,采取错峰供水和增加水源等措施,有效缓解了群众吃水难问题。围绕道路建设、整合扶贫、交通等部门项目资金,硬化村社道路和入户道路139公里。围绕住房安全,制定出台《东乡县危房改造补助意见》,2018年改造危房2924户,已竣工2221户。围绕教育保障,紧盯群众文化素质低、致富技能弱的瓶颈问题,从夯实教育基础抓起,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优化办学教学环境,以强有力的控辍保学措施保障适龄生受教育权益。围绕健康保障,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省人民医院在县医院设立分院、州中医院在沿岭乡卫生院设立分院,完成74044名贫困人口签约服务,通过人员培训、诊疗指导、资源共享等方式,全面提升了县乡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县外转院人数比往年降低30%。
五是整合帮扶资源,着力凝聚工作合力,做到了激活内力和用好外力有机结合。为了吸引更多的外界帮扶力量,特别是有实力的企业到东乡开展帮扶工作,在改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厂房、强化信贷支持等方面,给予最优惠的支持帮助项目落地,努力使企业自身发展与帮扶带动实现双赢。依托中石化定点帮扶、厦门湖里区东西协作、碧桂园等大型企业以及省州各级帮扶单位的优势资源,积极对接争取,在村道硬化、人饮工程、产业培育、劳务输转等方面开展了帮扶合作,其中碧桂园集团投资1700万元援建的龙泉学校改扩建工程已经完工,厦门市湖里区两级计划帮扶资金4300万元和中石化计划帮扶5000万元的帮扶项目正在积极推进,省州县帮扶单位投入资金2023万元,帮办实事1225件,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活力。县上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能人带动、典型引领,突出群众主体作用,全面推广参与式扶贫模式,进一步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三、积石山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积石山县注重统筹协调,层层抓实责任,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上,聚焦主要精力、聚合资金资源,全面推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危房改造等各项攻坚举措落到实处。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制定完善“一户一策”。围绕贯彻落实中办、国办41号文件精神,编制完成了《积石山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按照“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的要求,把“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作为今后三年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性工作,全县7076户贫困户都制定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帮扶计划,13604户已脱贫户都制定了“一户一策”巩固提升帮扶计划。
二是强化底线任务,推动扶贫政策落地见效。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县乡村三级“学长制”,全县共动员辍学生入学2377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5.1%,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在落实“两免一补”和“营养餐”教育资助政策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州落实寄宿初高中生交通补助,县城寄宿生每人每年补助500元,农村寄宿生每人每年补助300元,减轻了学生上学负担。全面落实新农合、大病救助、民政救助等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大病保险起付线由3000元降到2000元,住院报销比率提高10%。扎实推进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实施了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全县饮水安全农户、建制村通硬化路、自然村通动力电的比例均达到100%。
三是聚焦精准精细,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县上确定了“123+N”的产业扶持思路(1,即户均就业1人;2,即户均养2头牛;3,即户均种植中药材3亩;N,即特色种植、草食畜牧、林果育苗、劳务输出、文化旅游),通过发展种植、养殖等多渠道增加农户收入。落实以奖代补资金13957万元,扶持发展养畜户10610户,坚持以“粮改饲”为抓手提升种植养殖效益,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以乡村旅游、光伏扶贫为抓手推广产业扶贫新业态,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
四是着眼稳定增收,全力实施就业扶贫。全县共完成劳动力培训7944人,输转劳动力6.92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1.8亿元。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共安排公益性岗位2052名。积极探索建设“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已建成扶贫车间29家,完成认定9家,吸纳劳动力941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特利强雨具加工厂解决就业人员116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中天创客电商培训孵化园解决就业人员42人,人均月收入3500元以上。
五是坚持扶志扶智,着力激发调动内生动力。县上在开展村民知情大会、两户见面会的基础上,今年组织召开“三说三抓”活动(群众说问题、干部说政策、法官说法律,抓控辍保学,抓政策落实、抓急难需怨),得到省州领导的充分肯定,全省“精神扶贫”工程现场推进会在积石山县召开。健全完善包乡抓村工作机制,从各乡镇、各部门抽调2470名干部,分别在1292个社担任包社组长和包社干部。出台《积石山县村干部激励奖惩意见》,对完成脱贫任务的村干部实行奖励,激发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
四、四个民族乡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和政梁家寺、广河阿力麻土、临夏县井沟和安家坡四个东乡族乡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紧紧依靠党的民族政策和省州县的帮助支持,真抓实干,积极作为,民族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强化工作力量抓扶贫。临夏县坚持把驻村包社工作与脱贫攻坚、农村基层党建、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统筹安排相关工作,在井沟乡实行了“双书记”“双社长”制度,确保干部驻村包社,工作不留盲区。和政县梁家寺乡,成立领导小组,统筹人力资源,加强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的管理,与乡干部一视同仁统一调度,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做到了县乡村工作人员的深度融合。
二是改善基础设施抓扶贫。四个民族乡都把改善基础条件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整合投入各类资金,集中实施了村社道路硬化、集镇综合改造等一批民生项目,乡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2018年井沟乡和阿里麻土乡100万元的民族发展资金均用于硬化村社道路。安家坡乡整合民族乡发展资金实施了集镇综合改造项目,梁家寺乡整合100万元民族乡发展资金、100万元民族团结进步资金等330万元资金,实施集镇道路铺油升级改造和附属设施建设项目。
三是培育富民产业抓扶贫。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关键,注重在补血造血上下功夫,按照群众自主发展与合作组织带动相结合的方式,在保持特色种植、劳务输转、畜牧养殖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以引进龙头企业、兴建“扶贫车间”、扶持集体经济、培育乡村旅游、创建电商公司和自媒体网点等措施,千方百计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如,安家坡乡加大粮饲兼用性玉米种植,鼓励群众积极响应“粮改饲”项目并对玉米进行全贮和粉碎打包,提高农业效益,完成粮改饲7300亩;成立了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解决了周边闲散劳动力、留守妇女等150人就业问题,人均务工年收入2万元,在保证农民土地收益的同时,让贫困群众“离土不离乡”,在家门口就业。
四是落实惠民政策抓扶贫。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积极落实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和异地搬迁等各项惠民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学生入学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安家坡乡共劝返42名失辍学生,井沟乡共劝返227名失辍学生。梁家寺乡对建档立卡户中的高中生每人每年补助500元,中高职及大学生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阿力麻土乡帮助保护健康权益1822人次,帮助就医和转诊1015人次,帮助报销就医费用865人次,签约服务落实1792人次。各民族乡采用不同形式,加强健康扶贫宣传力度,动员办理慢病卡,靠政策宣传打动人心,靠优质服务温暖人心。
五是提升内生动力抓扶贫。各民族乡深入宣传政策,理顺群众情绪,针对部分贫困户“等、靠、要”和不愿脱贫摘帽等思想,积极选树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鼓励自主创业,提高生活信心。引导各族群众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面貌,改善生活。
五、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两个自治县和四个民族乡在以脱贫攻坚为重点的各项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全州其他县乡相比,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制约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短板依然明显。
一是基础条件差脱贫难度大与群众文化素质较低的因素相互交织。东乡和积石山两个自治县是全省深度贫困的重点县,基础条件差和脱贫难度大的问题较其他县市更加突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产业发展水平低,龙头带动企业缺乏,村级经济发展层次较低合作社带动能力不强,贫困群众缺乏稳定有效的增收渠道和富民产业支撑,脱贫攻坚的任务繁重。梁家寺、井沟等民族乡的发展水平在所在的县排名也比较靠后。一些群众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对政府的依赖心强,对政策扶持的期望值高,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二是教育保障和健康保障的短板还没有补齐,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工作中还存在薄弱环节。两个自治县和四个民族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严重短缺,教育保障和健康保障基础脆弱,水平不高。例如,和政梁家寺学校和东乡果园学校都存在师资力量不足和校舍紧缺的问题,教师办公条件简陋,学生活动空间狭小,初中没有标准实验室,无法正常开展教学实验。两个自治县的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医护人员紧缺和健康扶贫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影响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发展产业是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支撑,随着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技术服务严重滞后,特别是东乡县和积石山县,近年来从外地调入大量的牛羊投放给贫困户发展养殖业,两个自治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年龄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牛羊疫病防疫等技术服务跟不上,人才匮乏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六、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州重大项目安排方面更多地向自治县和民族乡倾斜,不断改善群众衣食住行条件,进一步改善自治县和民族乡的农村面貌。持续推进产业扶贫,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持续推进精神扶贫,广泛宣传党的各项扶贫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论述,加强感恩教育,激励和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勤劳致富,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认真落实州委关于“抓教育百年大计”的思路举措,积极为自治县和民族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加快民族乡寄宿制学校和村级幼儿园建设,优化办学教学环境,努力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根据实际需要,建议梁家寺学校和东乡县果园学校扩大校园面积,增设教室、校舍、操场、实验室等必要设施,以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实施人才战略,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学校教师、医护人员和农业畜牧兽医等技术人员的招录力度,缓解人才急需问题,稳定提高教育保障水平,落实好各项医疗保障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服务。特别是对两个自治县和四个民族乡,着眼于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和长远发展,在人才招录和人员安排方面予以照顾倾斜。
以上报告,请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