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人民政府:
州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州人民政府关于全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报告、关于全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情况的报告,并对以上工作给予了肯定。根据《临夏州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办法》相关规定,对以上报告进行了票决,票决结果均为满意报告。经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提出了以下审议意见,请认真研究办理,并在今年年底召开的州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报告办理情况。
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
(一)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历史文化临夏靓丽名片。建议各级政府创新推广载体,在本区域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舆论氛围和积极导向,以《临夏州花儿保护传承条例》的宣传贯彻实施为抓手,继续高度重视临夏历史文化的研究传承利用。以史前文化论坛、中国花儿大会等活动为契机,继续办好各类学术交流、文化论坛、专项推介等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国家命名的文化研究基地、永久会址等优势,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临夏史前文化、彩陶文化、非遗花儿等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整理、深入研究,将烙有临夏独特元素的历史文化充分向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展示推介,尤其是要尽可能多地邀请全球专家学者更多关注临夏史前文化和彩陶文化,把临夏建设成全国史前文化研究基地,提高临夏话语权。州县(市)要尽可能多地围绕临夏历史文化创造出更多的如《花海雪冤》《卜楞沟的春天》等优秀文艺作品,在央视媒体和中央舞台展播演出,提高临夏影响力;全州各大重点景区景点、公园、体育场和演艺中心要参照临夏红园投影牡丹影像的方式嵌入恐龙足印、河州泥塑、河州蛋雕、临夏砖雕、临夏刻葫芦等元素,让临夏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到每个临夏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外地游客观众的脑海。依托大数据技术打造临夏历史文化数字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鼓励年轻人依法合规围绕临夏历史文化进行二次创作,全实景高清展示、全方位宣传推介,充分彰显临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基础。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与考古所、研究院、大学等考古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建立稳定的院校院地合作机制和专家团队,设立高校院所的科研实践基地,全面提升我州的考古工作水平。拓展选人用人渠道,提高基本薪酬待遇,加大对历史文化研究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采取进修、短训等方式,对现有人员进行有计划的专业培训,吸引鼓励更多民间工匠人才投身到文化遗产探源研究、保护传承、整理运用等工作中,发挥其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独特作用。要注重培养高素质解说人才,打造一支能说善讲临夏故事的专业团队,让“沉睡着”的历史文化遗产以能够看懂乐见的方式“活起来”,增强文化遗产的吸引力和传播力。要久久为功壮大传承人队伍,建立传承人培养激励机制,支持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开展生产经营、授徒传艺、展示交流等活动,为其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吸引有志青年加入到非遗保护传承队伍中来。
(三)坚持守正创新,提升历史文化活化利用效能。建议各级政府深化思路创新和实践创新,积极挖掘打造一批更有前景、更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普查盘活用好我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规范性保护历史文化遗址的基础上,开展深度的考古挖掘和史前探源,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推进历史文化与特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一批如“宁河八景”、莲花山花儿会、河州牡丹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旅游品牌,促进群众经济增收,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打造一批以禹王、古河州、五山池为代表的酒文化产业群,形成一批以临夏市永靖木雕、临夏砖雕、保安腰刀、王坪牡丹为主题的特色非遗产业新业态和特色村等,对历史文化开展保护性开发和经营性开发。深度挖掘文化遗产蕴含的文化元素和传统技艺,剔除糟粕,守正创新,多元开发特色文化创意产品,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市场经济效益深度联姻、共赢发展。持续性开展非遗传承保护示范推广引领活动,围绕时代和地域特色,创造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花儿作品,选拔培养花儿非遗传承人,助推花儿文化的传承创新、发扬光大,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勃勃生机。支持和鼓励非遗传承人和工匠在工坊以体验方式传授技艺,推动他们利用各种资源开展非遗产品生产经营和文物仿古研发生产经营,也让更多传承人既能发扬光大手艺又有经济收益,也能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目标。拓宽交流共享渠道,发挥好博物馆藏品“美学、教育、科普”职能,彰显“以物成文、以文化人”效能,为贯彻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做出应有贡献。
二、乡村建设方面
(一)强化衔接,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要加强统筹调度,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将脱贫村巩固与示范村建设紧密衔接,整合各类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发展能力,促使各村在巩固中提高、在提高中示范。一要强化机制保障,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好党政主要领导抓部署、分管领导抓调度、牵头部门抓协调、行业部门抓指导、乡镇村抓落实的“五抓”机制,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要强化资金保障,按照“政府投资+群众自筹+社会资本”的模式,统筹整合各类衔接、东西部协作、中央定点帮扶、土地增减挂、光伏收益等资金,积极探索利用各种有效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用“最小投入”取得“最大效果”。三要强化人才保障,坚持“引、育、管、用”相结合,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同时,挖掘“土专家”“田秀才”,探索建立乡村工匠培养管理制度,为乡村建设培养一批懂技术、有经验、带动强、留得住、用得上的建设人才和服务管理人才。四要强化工作协调和调度,确保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
(二)编好规划,完善乡村建设美好蓝图。一要坚持实际结合,充分听取当地村民意见建议,采取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让村民更多参与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建设项目实施等工作,使规划充分体现村民的生活生产意愿和地域特色。二要坚持因地制宜,聚焦乡村文化传承、传统村落留存,将自然生态、发展优势、人文民俗等区域特色纳入规划编制,实现一村一规划、一方案,防止“千村一面”。三要坚持平衡发展,处理好示范村这个“点”和非示范村这个“面”的关系,以点带面,推广应用示范村成功经验,切实发挥多元示范引领效应。
(三)突出重点,引领乡村建设全面铺开。一要聚焦功能完善,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村覆盖、户延伸上,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改造乡村水电路网暖房,不断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二要注重群众参与,创新建立村内以政府配套为主,户内以奖代补的长效建设机制,激发和调动群众投身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乡村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三要保留村庄特色,坚持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让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不搞大拆大建,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动员群众在房前屋后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让传统村落“旧貌犹在,新颜尽展”。
(四)注重结合,深度拓展乡村发展内涵。一要与产业发展结合,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特色农业、餐饮美食、畜牧产业等,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上档升级,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二要与乡风文明结合,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发挥好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评选活动,破除陈规陋习,涵养文明乡风,培育百姓和顺、乡村和美、社会和谐的新风尚。三要与生态保护结合,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花则花的原则绿化美化亮化村容村貌,持续整治户内外环境卫生,打造四季有景、三季有花、随处见花的美丽乡村,精细描绘“蓝天碧水、红瓦白墙、绿色掩影”的乡村画卷。四要与信息基础建设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兴农”行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持续加强村镇末端配送设施与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培训,培养临夏农民网红和直播带货达人,打造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
临夏州人大常委会
2023年7月3日